-言語治療師 宋凱茵
「我食緊鏟呀」你明不明白這句說話想說什麼呢?原本這句說話的意思應為「我食緊橙呀」,但因為一個懶音字(將「橙」說成「鏟」),便令整句的意思完全改變,鬧出一個大笑話。懶音為香港人最常見的構音錯誤之一,近年學齡兒童說懶音的情況亦愈趨普遍。究竟什麼是懶音?又是否可以糾正呢?
要明白什麼是懶音,首先要認識一下粵語的語音結構。粵語語音結構大致可分為四部分,分別為:
1.輔音(consonants)
2.元音/複元音(vowels / diphthongs)
3.輔音尾韻(final consonants)
4.聲調(tones)
如「橙」的語音結構為 /tshaŋ2/,其中 /tsh/ 為輔音、/a/ 為元音、/-ŋ/ 為輔音尾韻、/2/ 代表粵語中的第二聲調。
所謂懶音,最常見的是將輔音尾韻中的後鼻音 /-ŋ/ 說成前鼻音/-n/ (如:「恆」說成「痕」),或將後塞音 /-k/ 說成前塞音 /-t/(如:「墨」à「襪」)。當我們要正確發出 /-ŋ/ 或 /-k/ 音時,舌尖部分應舔著下排門牙後面,而舌根部分則升向上與上顎接觸。至於懶音出現的原因是錯誤擺放舌頭的位置,誤把舌根放平而將舌尖舔向上排門牙後面。
要糾正懶音,最直接的方法是尋求言語治療師的專業訓練。治療師會由淺入深,運用不同的活動和提示方法協助患者改善發音。而發音訓練大致可分成以下幾部分:
1.口肌控制訓練(如需要)
2.語音辨別訓練
3.單字/詞語訓練
4.句子訓練
5.篇章訓練
6.對話訓練
要訓練有成效,最重要還是患者有決心,按照言語治療師安排的訓練持之以恆的努力練習,懶音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。
Comentarios